長期使用75 % 醫用酒精、次氯酸水或二氧化氯都會造成肌膚的傷害!
世界衛生組織 (WHO) 於2020年03月11日正式宣布新型冠狀病毒進入「全球大流行」,使全世界陷進人人自危的疫情氛圍,更讓防疫抗菌商品的需求急速上升。不論是現今的新冠肺炎疫情或H1N1 流感病毒或是2003年SARS病毒造成全台346人感染、37人死亡的疫情,顯現我們在病毒和致病菌面前都是非常的脆弱。我們必須無時無刻對病毒和致病菌保持著備戰狀態,更需要深入瞭解我們手上的武器或資源 (抗菌成份) 是不是可有效消滅致病菌並具備不傷害肌膚或呼吸道的使用安全性。
為了避免接觸傳染,消毒防護液的使用就顯得非常的重要,但是,如何選擇及使用才是正確的呢?在市場上充斥著形形色色的抗菌商品,而這些商品的抗菌成份不外乎是由75 % 酒精或次氯酸水或二氧化氯所製造而成的。但是,我們真正瞭解了這三種常見的抗菌成份了嗎?
防疫新知識|從學理的角度認識酒精、次氯酸水以及二氧化氯
- 酒精的學名為「乙醇 (Ethanol)」,具有容易燃燒的特性,並且已經在醫療消毒使用有將近150年的歷史。由於,酒精可以溶解酯類和使蛋白質變性的特點,使得酒精在75% 濃度時可以非常有效的破壞包膜病毒(例如:SARS和新冠肺炎病毒)和致病菌。但是,酒精本身具備容易揮發的性質,不易保持穩定的使用濃度,也就會使得消毒功能減弱。另外,長期使用酒精進行肌膚的消毒,容易造成肌膚缺水、龜裂甚至是脫皮的不適症狀。
- 次氯酸水的學名為「次氯酸 (Hypochlorous acid)」,是一種不穩定的弱酸性分子並被歸類在氯系的消毒水 (作用後會產生含有氯分子的副產物)。由於,次氯酸是具有強氧化能力 (產生自由基),容易與有機物(蛋白質)作用,並在作用後會與有機物形成含氯的副產物以及水分子。則濃度介於100~300ppm的次氯酸就可以有效地破壞病毒和致病菌。但是,次氯酸僅能用於環境與食材的消毒,而不建議使用於人體肌膚。因為次氯酸容易與有機物作用,所以,在長期使用下對肌膚或是呼吸道黏膜可能皆具有刺激性。
- 二氧化氯 (Chlorine dioxide) 是一種由人工合成的具有高穩定性的黃綠色氣體,並且具備極強的氧化能力並歸類在氧系的消毒水 (作用後不會產生氯分子的副產物)。此成份具備強氧化力,但其不易和有機物作用的特點。近年來,已經被世界多國廣泛應用於自來水消毒,而台灣於2006年03月正式預告將使用此成份作為自來水的消毒劑。但是,二氧化氯具備極強的氧化能力,所以也只能用於環境的消毒,而不建議使用於人體肌膚。因為在長期的使用下對肌膚和呼吸道黏膜可能皆能具有刺激性。
經由上述彙整可以知道75%酒精、次氯酸水以及二氧化氯對病毒或其他致病菌皆有效,但仍需了解消毒防護液對人體可能的傷害。採用最安全的方式進行防疫消毒,有了正確的新知識和消毒觀念就能在疫情來臨時好好地保護自身。